中心主任黄辉正坐在大屏前,实时关注着工程视频监控画面、工程进度、物料使用等各项指标。他点开视频监控画面,指着能清晰掌握现在有多少工人正在作业和他们的位置,配合洞内的全景摄像头,还能看到他们的实时状态。”
黄辉点开其中一个监控视频、放大,工人游克玲正在隧洞内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的即时画面清晰呈现。“这边还有实时广播,是跟摄像头联动的,如果有险情预警、有害气体监测自动报警了,或者发现某个工人有违规操作了,都能播放语音提醒,多方面保障隧洞安全施工。”
这是位于湖北宜昌市雾渡河镇的引江补汉工程土建2标项目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局”的目标,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生动展现,也是引江补汉工程强化数字赋能、推进智能建造的缩影。作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更是我国在建长距离有压引调水隧洞中单洞长度最长、洞径最大、综合难度最高的工程,自2022年7月拉开建设帷幕以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汉水网公司)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强化创新管理,聚焦办好“国之大事”,建好“大国重器”,全力建设“安全、精品、绿色、智慧、阳光”的引江补汉工程。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打造数字孪生系统、推进智慧工地建设,正成为贯穿工程建设始终的“制胜法宝”。
“走,看看我们的智能综合加工厂。”负责土建2标施工的中铁三局集团质量总监张爽语气中带着自豪。
车间内,焊花四溅,一台台正在忙碌的橙色机械手臂有序运转着。综合加工车间按照“6线中心” 配置,应用全自动化生产线及智能机器人生产加工钢构件,只需在终端输入生产参数,即可实现批量化精准加工生产;同时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钢筋加工的全过程智慧管控。过去一个综合加工厂至少需要30多人,现在七八个人就能完成数控加工操作。在现场,操作人员设置好参数,利用电脑控制,各类钢材的下料、剪切、弯曲、焊接等多项工序一气呵成。工业机器人的“上岗”,最直观体现了引江补汉工程“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智能化少人”的目标。
共配置了网片编织、钢筋剪切、钢筋弯曲、连接板和钢拱架自动生产、钢筋锯切套丝、小导管生产等6条智能化生产线。在隧洞专用连接板、钢拱架自动化生产线,钢拱架焊接运用六轴机器人传感全自动360度变位焊接技术,保证了焊缝齐整、轮廓分明。“每个都能达到高级焊工的水准,而且还实现了标准化。整条生产线人操作,传统工艺一般需要7个人配合完成。”张爽说。在全自动数控钢筋锯切套丝打磨生产线,机器
备了上料、测长、锯切、套丝、铣磨、存储等一系列自动化功能,生产产品精度高、质量优,由传统加工3人缩减至1人操作,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张爽感慨:“以前的传统施工中按操作规程来说,只能单根钢筋切割,不允许两根一起切,因为人拿着一旦钢筋发生扭错就可能把手指头烧了,有安全风险。现在用机械来切,十几根一排,机械一次性成型,并且是机械量尺,不仅大大提高了效率和质量,也从根源上保障了安全生产。”此外,这里的
拌合站还集成了拌合站智能调度、拌合站管理、智能集中控制三大系统9个模块,可实现从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检测、混凝土使用申请、配合比下达、生产加工、出厂验收、运输入模全流程管控。通过在粉料仓口配置电子门禁,骨料仓口设置道闸,与地磅等物料验收系统关联,实现了物料识别智能管控。“我们的混凝土运输罐车也有GPS车载定位和车辆视频监控,能实现混凝土出厂至入模全过程管控,确保混凝土运输时间可控,保障混凝土质量。再加上拌合站流程化、集成化管控、工厂化生产,全方位提升混凝土质量管理。” 张爽表示。据了解,引江补汉工程的多个标段都全面引进了
,江汉水网公司正是在确保工程材料质量可靠性和使用效率等关键环节上,用新质生产力实现科技赋能,为引江补汉工程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力打造新时代生态智慧水利工程样板。为民
老家在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来到引江补汉项目干活的他,被工程建设现场的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深深震撼,完全扭转了对过去隧洞施工的认识。“体验到了科技化施工作业,我也算是见证了新时代吧。”结束作业下工的游克玲聊起这些,笑得很开心,“在这儿干活特别放心和有盼头,生活条件好,设施齐全,质量管理抓得扎实,操作中有监控和预警,上岗培训还有VR(虚拟现实技术)呢。”游克玲
说的VR安全培训,也是引江补汉工程上的一项创新,通过VR设备,把涉及工程施工实景实战的几十种安全案例和上百种的操作流程、抢险处理方法等,以近乎真实体验的方式带给上岗前的工人。“工人施工正式上岗之前都要求24小时的安全教育培训。以前我们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