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勇,是一名来自资中县的普通党员,也是一名默默耕耘钢筋加工领域20余年的优秀技术工人。20余年间,他的从业足迹遍布北京、山西、山东、四川等地,扎根建筑施工一线,勤学苦钻,对钢筋的下料、绑扎、焊接等各道工序烂熟于心,练就了炉火纯青的钢筋加工技术,同时也从小小“打工仔”蜕变成优秀技术工人,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农民工、四川工匠等荣誉,2022年入选敬业奉献“中国好人”。日前,张兴勇获评“四川省优秀员”。
日前,记者在资中县陈家镇某建筑工地见到了张兴勇。夏日炎炎,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张兴勇黝黑的脸上挂满汗珠,手上不住地忙碌着,搭、勾、扭……一眨眼的功夫,张兴勇就把两根钢筋捆扎好了,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
他和钢筋打了20余年交道,太熟悉这位“老朋友”了。上世纪90年代,打工潮兴起,为了“填饱肚子、给家里盖房子”,张兴勇放弃了学业,跟着村里人到工地打工。那一年,他16岁。
刚到工地那会,张兴勇没有固定的师傅,今天跟着这个学一下,明天跟着那个干一会。看着像个陀螺一样忙个不停,但其实只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学到真本领。
在工地上,没有技术,只能干下力气的活,年轻的张兴勇为了挣钱,把苦和累藏进心里。实际上,他也暗自盘算着,要学习技术才是硬道理。
在山西太原的一个工地上,包工头见张兴勇年轻好学,手脚勤快,便交给他不少活,还把施工图纸给他看。张兴勇很珍惜这次机会,认真学习起来。
钢筋混凝土结构图例符号、常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钢筋结构施工图,除了这些,张兴勇还购买了许多建筑类的专业书籍,学习了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常用钢筋的品种、性能、规格、型号以及钢筋的验收与保管,常用钢筋加工的机具使用和保养等一系列的内容。
工作时进行实操,业余时间便一心学习理论知识。经过虚心请教和自学,渐渐地,张兴勇的技术越发成熟,终于有了自己固定的工种。
但,在外漂泊始终不是办法。这些年,家乡的发展日新月异,张兴勇也把奋斗的“战场”转回了内江。
2014年开始,张兴勇带着在外积累的丰富钢筋工作经验回到家乡内江,成为四川东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钢筋工工长、高级技师。
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从2014年开始,企业推荐他参加钢筋工技能大赛。张兴勇带着炉火纯青的技术走上赛场,赢了一场又一场。
2014年,张兴勇在内江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建筑业技能大赛技术能手称号。2016年参加内江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甜城工匠——2016年技能大赛”,荣获钢筋工三等奖。
2019年,张兴勇代表内江高新区参加四川省第七届农民工技能大赛,荣获钢筋工项目一等奖,并被评为内江高新区2019年度优秀务工人士以及2019年内江市优秀农民工,荣获四川工匠和四川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二十余年来,张兴勇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在各地修建过房屋、电站、水厂、桥梁、道路等。他始终扎根在建筑施工一线,凭借不懈努力练就了一手精湛的钢筋加工技术。
辗转之间,一个初出茅庐的工地小工变成了高级钢筋工,一个默默无闻的打工人成为国家级荣誉的获得者。这就是张兴勇的本事。
在每一个艰难时刻,除对这项事业的热爱与责任支撑张兴勇继续前行外,还有家人的支持及工友给予的帮助与温暖。
这些年,他和工友们一起睡过通铺、喝过稀粥。并且他深知,每一个和他同呼吸共命运的工友背后,都有一个为了幸福生活辛勤奋斗的家庭。
担任钢筋班班长后,张兴勇更感觉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暗暗告诉自己,不仅要为自己负责,更要为整个钢筋班负责,要为工友的成长和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钢筋加工包含捆扎、焊接等工序,看起来是只需反复操作的简单工作,但其作为混凝土结构物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决定着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师傅毫无保留地将技术全部传授给我,帮我们分析工程难点,让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减少差错,他是一名好钢筋工,也是我们的好师傅、好工友。”其徒弟甘代勇说。
多年来,张兴勇先后带领培养了约30名农民工兄弟。“现在他们都成了各个工地上的技术骨干。”他说,能把自己的手艺教给农民工兄弟,帮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自己感到很荣幸。
去年,张兴勇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员,他很激动,对自己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了。“张师傅,我家要修房子,帮我看下这样子修合适不嘛”“张师傅,我家娃儿想学钢筋工,你觉得怎么样?”……在生活和工作中,他时刻谨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积极发挥排头兵、先锋模范的作用,在群众需要时施以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