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季,对于同济大学来说,日子不好过。沧海桑田,热点转换,不需要几年。几年前,基建狂魔的中国需要大量的土木建筑人才,同济大学作为国内最顶尖的土木建筑高校之一,又在上海,吸引了大批优秀学子。同济大学的理工科录取分数线多年排全国高校的前十位,基本在清北、华东五校之后。如今,房地产熄火,直接影响了同济大学。同济大学理工科录取分数线名以外。
世人只知道同济大学的土木、建筑很强,不知道同济大学在悄悄地加强人工智能。2023年,同济大学有两位教授当选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一位是郑庆华教授,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另一位是童小华教授,航天测绘遥感与空间探测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他们两位还有另一个身份,分别是同济大学的校长、副校长。学校校长不出意外,肯定是要大力发展自己相关学科。两位信息学部的校领导兼院士,大家可想而知同济对人工智能的重视。
同济大学宣布,每个大类新增一门“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核心通识精品课程,每个专业开设AI应用类课程,让人工智能全面覆盖各专业。在国豪精英班基础上又增加了未来技术班。这个班主要是:人工智能+交叉领域(机器人、智能网联车辆、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的深度融合。
现在人工智能主要应用领域不少,智能车联网、智慧城市是发展极为红火的两个方向。而这两个方向都是同济大学的王牌专业。同济大学是最早研究新能源车的高校之一。曾是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的院长,也曾是同济大学校长,后来也是科技部部长的万钢,是我国最早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功臣之一。
自动驾驶不单单是车的相关软件和硬件,也需要城市智慧交通管控、交通全息感知及智能应用等智慧城市的规划、设计等,而城市规划也是同济大学的王牌专业。
车辆工程、智慧城市等,为同济大学的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同济大学的人工智能学科将来应该有非常好的前景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