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由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主办的雄忻高铁雄安地下段及相关工程智能建造现场会在中铁建工集团的施工现场成功举行。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各界的200余名代表共同见证这一智能施工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在铁路建设领域智能化水平的再次提升。
雄忻高铁雄安地下段项目全长1.74千米,建筑面积达到24.5万平方米,是京昆高速铁路网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雄安新区的主客站之一。该项目不仅在功能上具有极大的交通价值,还将在提升区域形象和城市特色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会议上,参会代表深入了解了项目当前的建设进展和所应用的智能建造技术。此次项目的核心特性集中在“绿色施工、智能建造、创新工厂化管理”三个方面,特别凸显了数字化管理与工艺创新的结合。
智能建造技术是本次建设的亮点之一,其中包括了高大空间砼结构施工的智能化管理设备——站房智能建造机。这种设备通过集成高大空间模板的搭设与拆卸、应力监测等功能,能够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并且提升施工安全性。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该设备的使用显著缩短了施工周期,优化了施工流程。
另一个重要创新是模板工厂的引入。通过BIM技术、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模板工厂实现了智能单元化设计和智能加工。这不仅提高了模板加工的精度,还极大地方便了安装过程。这一系统的实施,体现了智能建造在实际施工中如何有效地与传统工艺结合,提升施工的整体效率。
此外,现场展示的施工机器人也让观众耳目一新。这些机器人承担了如钢结构维护、焊接、抹灰等任务,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一系列机器人,如钢结构维护机器人和抹光机器人,分别在锈迹清除和混凝土表面处理上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它们的使用不仅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提升了施工的安全性和精度。
在观摩过程中,参会代表们进一步感受到了智能建造的前沿技术,比如室内打磨机器人和整平机器人,它们通过AI算法和高精度传感器实现了自动化施工,能够在复杂的工地环境中高效工作。这些技术的应用展现了“工友”机器人的巨大潜力,带来了施工方式的根本变革。
成品站房的施工由站台智能建造台车完成,该台车具备一系列智能化操作功能,使得铁路架空站台的施工在精度和效率上都达到了新高度。这样的设计理念也反映了当前智能建造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促进了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最后,雄忻高铁项目的成功,将推动智能建造的进一步普及与发展。在此背景下,智能化施工将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同时也为其他领域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可预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建造将在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效率及安全性上继续发挥关键作用,助力中国建设更加高质量的城市发展环境。这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对未来施工模式的全新探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