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现象正在加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而老家遗留的大多都是老年人,这些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也在逐年增加,
东北有一个叫王家屯的地方,村子不大走一圈也就半小时的事,以前这里住着两百多口人,可现在剩下的人还不到一百个,而且大多数都已经五十岁以上了,这样的村子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空巢村”。
在中国的很多农村地方都出现了这种情况,年轻人都跑到城里去打工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有人做过调查发现有些地方留在村里的人还不到原来的四成。
为啥会变成这样?城里的工作机会多工资也高,年轻人想挣更多的钱自然就往城里跑,再说农村的生活条件比不上城里,现在种地又不怎么赚钱,自然很多人就不愿意留在农村了。
这种情况给农村带来了不少麻烦,没有年轻人干活,地里的庄稼就没人种了,有些地方的房子空着慢慢就破旧了,老人们生病了也没人照顾,年轻人都走了,村里的学校商店也都关门了。
王家屯有个叫赵淑萍的人开了家小卖部,以前村里人买东西都来她这儿,如今赵淑萍表示有时候一整天都卖不出去一样东西,生意越来越差的她还是坚持开着店,因为这是村里唯一的购物地方了。
不过也不是所有年轻人都一去不回,有些人会定期回来看看,有的人在城里找不到好工作就又回到了农村。还有一些老人搬到了城里,每到夏天还是会回村里住上一段时间,照看自己种的菜,他们说自己种的菜吃着放心,味道也好。
对于那些留在村里的老人来说生活并不容易,他们中有些人想去城里找工作,可是年龄成了问题,有个村民说她今年快六十岁了想在城里找份工作,可人家一看她的身份证就不要她。
六十岁成了农民进城找工作的一道“门槛”,这让很多老人感到无奈,他们想工作可是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面对这些问题人们也在想办法,王家屯成立了一个互助养老协会,一位叫白惠芝的老人当了会长,她在村里住了几十年,大家都知道她爱管事,办事也麻利,所以一致推选她当会长。
协会成立后村里的生活热闹了不少,老人们一起跳广场舞学做手工,过节的时候还会一起吃饭。他们还建立了微信群每天晚上互相报平安,如果谁家有事大家就在群里说一声,其他人就会去帮忙,这样一来老人们子女不在身边,却感觉不那么孤单了。
协会还想出了一个叫“时间银行”的办法,意思是说如果你今天帮别人干活,就可以得到一些积分,等到年底的时候这些积分可以换成日用品。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积极,有的人帮别人剪头发,有的人帮忙照看菜园,还有的人帮忙打扫卫生。可是慢慢地热情就减退了,有人觉得积分分配不公平,有人觉得自己付出太多却得到太少,这个好主意在实践中遇到了不少困难。
村里的老人们还面临着一个难题以后怎么养老?是继续留在村里还是去养老院,或者跟子女一起住?每个人都在为这个问题发愁。
有的老人不想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可又担心生病了没人照顾,有的老人想去城里和子女住,可又怕给子女添麻烦,这个问题让很多老人夜里都睡不好觉。
政府也看到了这些问题开始采取一些措施,在规划村庄的时候会更多地考虑村民的想法,不会轻易把村子合并掉。还有现在农村户口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大家都不愿意轻易放弃,农村户口以后可能会有更多的好处,不要随便放弃。
为了让农村变得更好,政府还在做很多事情,修路、通网络、改善用水用电的条件,现在很多村子都通了水泥路,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
还想办法让农业变得更现代化,希望能吸引年轻人回来务农,有的地方引进了新型的农业机械,有的地方开始种植经济作物,这些都让农业变得更有吸引力了。
教育也是一个重点,政府希望通过培养人才,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技术能力,有的地方还推出了免费师范生政策,鼓励优秀的老师到农村去教书,这样一来农村的孩子们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了。
这些措施能不能解决问题呢?效果还有待观察,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农村正在发生变化。有的村子已经建起了现代化的农业园区,有的村子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吸引城里人来玩,这些变化让人们看到了农村发展的新希望。
可问题还是存在,年轻人还是更愿意去城里,农村的人口还在减少,有人说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村人口减少是不可避免的。
也有人担心如果农村就这样衰落下去,会不会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还有人提出应该让农民工在城里也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福利,这样他们就不用总是两头跑了。
在网上关于“空巢村”的讨论也很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