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呵呵一笑说到:“以后不用天天麻烦夫人了。”他“老实交代”:由于工作内容的调整,原来值守的“阵地”如今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通过大屏幕可以实时操控车间设备,不用一直往车间里跑了。
这是发生在南京梅山铁矿选矿厂的一幕,该矿自使用“鼎尔特”布料机器人以来,有越来越多的工人被分配到了没有噪音和粉尘困扰的岗位上。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矿业装备日新月异,新设备层出不穷,改变了以往采矿工人的作业方式。
2019年,首台无人矿卡在白云鄂博铁矿投入使用;2018年,神东煤炭集团首套8.8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在神东上湾煤矿投入试运行;2013年,由太重集团研发的我国第一台年产千万吨综采工作面成套运输设备投产
我国矿山装备经过百年发展历程,在中国的领导下,已从“肩挑背扛”的时代发展到了自动化、智能化的时代。
在我国西北能源基地,干净整洁的指挥控制系统办公室里,通过一排排电子显示屏可以看到井下的采煤情况,可以看见来回伸缩的重型液压支架系统随着采煤机的作业不断向前移动,一块块乌金顺着自动传输系统传送到了地面。
但是百年前的煤矿却是另一番景象:以牛马为主要动力的绞车安置在离井口不远的地方,井下巷道铺设木质轨道,轨道上面排列着底部装有轮子的木头箱子,几个为一组,一直连接到井上绞车,牛马等牲畜带动着绞车把采到的煤炭运送到井上,这已是当时最先进的煤炭升井方式。不仅如此,在井上还有身型庞大的鼓风器具,如风车、风柜、风扇、牛皮囊等器具与竹子编制的风筒连接在一起,把新鲜的空气送到井下以及更远更深的采掘现场。
虽然大型牲畜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人的工作量,但掘进工人仍需实行12小时工作制,落后的生产方式,繁重的体力劳动,让井下工人苦不堪言。
1927年,河南省新安县一家名为民生的煤矿公司成立,这家公司引进了当时较为先进的蒸汽设备,新型设备的引进使该公司的一号大井日产量上升至300吨,对于当时的旧中国来说,这是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一座矿山。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时,各地政府共接收约40个煤矿企业,200处矿井和少数几个露天矿,但矿山设施简陋、技术落后,加上战争的破坏,已是千疮百孔。
新中国成立后,手工开采矿山已成为历史,机械化开采开启了我国采矿史的新纪元。
“我曾在河钢矿业龙烟矿山分公司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老一辈的矿山人使用铁锤和钢钎、手持凿岩机、风钻打眼进行巷道掘进,人工装车运输。即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铁矿石产量仍占了全国总产量的10%,成为全国重要的铁矿石供应基地。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凿岩机具的不断改进,公司又陆续增添了风动支架、合金钢钻头等新式机具,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改善了职工作业条件。”张宪江回忆了这段难忘的经历。
“一五”时期,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拉开序幕,国家制定了156个重点工程名录,一批涉及矿山装备的机器厂成立,如第一重型机器厂、洛阳矿山机器厂等。
1954年1月,我国第一座矿山机器厂经国家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准落户素有“九朝古都”的河南洛阳。1955年,洛阳矿山机器厂建造工程开始动工,工人们在党的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精神,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工厂的建设任务。1958年,洛阳矿山机器厂接到“大单”,研制出了我国首台直径2.5米双筒卷扬机,摆脱了长期依赖外国设备的局面。当时优秀党员干部焦裕禄同志任该厂一金工车间主任,为了攻克卷扬机齿轮加工难题,当时已经患有胃病和肝炎的他,夜以继日地守在机床旁,把整台机器上的上千个零件全部熟悉了一遍。在焦裕禄的带领下,一金工车间只用了3个月,就成功制造出了新中国第一台直径2.5米长的双筒卷扬机,填补了中国矿山机械制造史上的空白。
不仅有洛阳矿山机器厂,1961年5月21日,太原重型机器厂成功试制我国第一台4立方米电铲,这台电铲在内蒙古赤峰平庄煤矿使用至今。在矿山机械设备的发展史上,太原重型机器厂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1965年7月,太原重型机器厂在原有机型的基础上,成功研发了我国首台4立方米迈步式长臂电铲;1974年6月中旬,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矿用长臂电铲,电铲臂长23.3米,重338吨,每小时挖掘量400立方米;1977年6月,成功试制了国内首台WK-10型10立方米电铲;1984年又研制成功第二代产品WK10A型电铲,该产品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在煤矿开采领域,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矿业界人士在国外见识了综合机械化开采的安全高效等诸多优势。1977年,原煤炭工业部党组向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同志汇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