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型产业,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如何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本人认为智能建造、绿色建造、数字建造是必由之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智能建造为抓手,大力推进建筑业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加速催生具有建筑行业特点的“新质生产力”是必然方向。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新”,指的是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动能;新质生产力中的“质”,指的是物质、质量、本质、品质;新质生产力中的“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的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相对于传统生产力在质态维度的“跃迁”,关键在于技术创新驱动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发生“质”的变革,是告别旧有技术体系、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以新促质”的生产力。
什么是“智能建造”?智能建造是数字技术赋能工程设计、生产制造、运输物流、施工装配、可视运维全过程,以系统思维打造的一个新的业态、新的产业链。这是一个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新兴产业;也是一个基础坚实、大有可为的优势产业;更是一个绿色环保、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推动智能建造发展,实现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是长沙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是长沙市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一张新名片、一条新赛道。
长沙市锚定绿色智能建造产业“新目标”,实施“55111”系统工程,全力打造五大研发中心、建设五大应用场景、应用十大科研课题、构建十大产业体系、一个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建筑全领域高质量发展;推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动智能建造与工业智能制造“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劳动密集型向人工智能转型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向“科技兴安”转型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实现智能建造产值2000亿元;到2035年,力争成为国家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中心城市、典范城市。
新型建造方式和建设管理模式是指在工程建造过程中,以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作为数字化实现路径,以建筑主要部品部件的生产(M)作为工业化载体,以工程总承包组织模式(EPC),作为集约管理手段,实现建造过程的多位协同、多方联动,实现从设计到生产、再到施工的一体化管理,即E+M+P+C。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不是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是搞一种模式。长沙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体验为抓手,大力发展以“BIM+EMPC”为路径的新型建造方式和建设管理模式,这一转型升级,把现代建设链条体系中的关键主体进行重新整合,市场主体资源共享、携手并进,实现“1+1+13”,极大推动产能升级、资本汇聚、产业集群,从而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同时,政府通过搭建与新型建造方式和建设管理模式相配套的行业管理体系,创新作为,主动服务,让企业成为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持续催生“新质生产力”。
BIM+装配式,是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基本方向,也是长沙因地制宜推进智能建造的基础性应用场景。长沙结合分类推进的要求,坚持“集成化、一体化”方向,锚定“门窗一体化、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幕墙一体化、装饰装修一体化、厨卫一体化、室内气候调节系统一体化、数智管理一体化”等七个方面重点发力,并逐步集聚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路线。目前可供选择的是混凝土结构(PC)、钢结构(PS)、木结构,比如,长沙三一筑工的SPCS结构技术、远大住工的集成模块全装配技术、远大科技的不锈钢芯板技术、金海钢构的钢网格盒式结构技术、中建奇配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诚友绿建的装配式绿色农房技术、斯多孚的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技术等全国领先。长沙以智能建造技术路线和绿色新材料为引领,推动形成全链条、全领域的技术创新突破,打造形成了长沙建筑行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竞争力。
建筑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在于智能建造,智能建造的关键在于新型建造方式和建设管理模式,而新型建造方式和建设管理模式的核心在于BIM的推广应用。长沙作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和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城市,牵头积极推进BIM技术应用,多方协同构建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服务体系,让BIM技术串联起整个建造过程,达到“穿针引线”和“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1.政府推动。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实现“图模一致、实模一致、有模有样、一模到底”为目标,大力支持建筑工程“BIM一模到底”数字化应用和国内自主可控BIM软件应用。2021。